形态描述
体长7.5—8.5mm;前翅长6.5—7.5mm。
头:触角40节+(已不全)。下颚须长约为头高的1.1倍。额稍凹,有光泽,具明显的弧状刻条。头顶有横皱纹;显著后倾,在复眼后方稍弧状,明显收窄。单眼中等。 POL:OD:OOL约为4:6:6。背观复眼长为上颊长的1.5倍;复眼眼凹不深,外缘与后头脊近于平行。后头脊背观中央圆弧状;侧观弓状,与口后脊会合。脸有明显的横刻条和中纵脊。唇基有皱纹。口窝宽度是脸宽的0.4倍。颚眼距约与上颚基宽等长,约为复眼纵径的0.41倍。
胸:长约为高的1.7倍。前胸背板槽内刻条发达。中胸盾片和小盾片有皱状刻点;小盾片其部1/3有侧脊。小盾片前凹窄而深。中胸侧板布满刻条;基节前沟明显,内有粗刻条。后胸侧板布满斜刻条。并胸腹节有网状粗皱;气门圆形;无侧纵脊;中纵脊明显。
翅:前翅r:3-SR=10:28;1-CU1:2-CU1=16:37;第2亚缘室长约为高的1.5倍,不向外端收窄。后翅m-cu脉存在。
足:后足基节有纵皱;胫节长距约为基跗节的0.44倍;爪基有4小栉。
腹:第1—2背板有明显的纵刻条和中纵脊,第3背板基部2/3有较细的纵刻条,端部1/3及以后背板光滑。第1背板长约为端宽的1.1倍;向基部明显收窄;基区小,突然收窄。第2背板长约为端宽的0.7倍,有一小基区;第2背板长约为第3背板的1.2倍。产卵管末端钝圆,长约为后基跗节的0.6倍。
体色:黑色;上颚(除端部)和须棕色;足、腹部第1—2背板、第3背板基部红褐色;后足基节端半、胫节端半(基半黄色)和跗节黑色。翅带黄褐色,翅痣暗褐色,脉褐色。
头:触角40节+(已不全)。下颚须长约为头高的1.1倍。额稍凹,有光泽,具明显的弧状刻条。头顶有横皱纹;显著后倾,在复眼后方稍弧状,明显收窄。单眼中等。 POL:OD:OOL约为4:6:6。背观复眼长为上颊长的1.5倍;复眼眼凹不深,外缘与后头脊近于平行。后头脊背观中央圆弧状;侧观弓状,与口后脊会合。脸有明显的横刻条和中纵脊。唇基有皱纹。口窝宽度是脸宽的0.4倍。颚眼距约与上颚基宽等长,约为复眼纵径的0.41倍。
胸:长约为高的1.7倍。前胸背板槽内刻条发达。中胸盾片和小盾片有皱状刻点;小盾片其部1/3有侧脊。小盾片前凹窄而深。中胸侧板布满刻条;基节前沟明显,内有粗刻条。后胸侧板布满斜刻条。并胸腹节有网状粗皱;气门圆形;无侧纵脊;中纵脊明显。
翅:前翅r:3-SR=10:28;1-CU1:2-CU1=16:37;第2亚缘室长约为高的1.5倍,不向外端收窄。后翅m-cu脉存在。
足:后足基节有纵皱;胫节长距约为基跗节的0.44倍;爪基有4小栉。
腹:第1—2背板有明显的纵刻条和中纵脊,第3背板基部2/3有较细的纵刻条,端部1/3及以后背板光滑。第1背板长约为端宽的1.1倍;向基部明显收窄;基区小,突然收窄。第2背板长约为端宽的0.7倍,有一小基区;第2背板长约为第3背板的1.2倍。产卵管末端钝圆,长约为后基跗节的0.6倍。
体色:黑色;上颚(除端部)和须棕色;足、腹部第1—2背板、第3背板基部红褐色;后足基节端半、胫节端半(基半黄色)和跗节黑色。翅带黄褐色,翅痣暗褐色,脉褐色。
生物学
生物学:据国外记载,寄主有秀夜蛾Apamea anceps(Schiff.);岛地夜蛾Euxoa
islandica Stgr. 等。
islandica Stgr. 等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分布:黑龙江(哈尔滨、高岭子)、新疆(托里、墨玉、光乌)、河北(兴隆)、甘肃(兰州)、广西(凭祥);